【瓮中之鳖是什么意思】“瓮中之鳖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处于极度劣势、无法逃脱或反抗的人或事物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像被困在陶瓮中的甲鱼一样,虽然看似还有活动空间,但实际上已经无路可逃,只能坐以待毙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瓮中之鳖 |
拼音 | wèng zhōng zhī biē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子西曰:‘吾未如人何也!’遂入于郑,郑人囚之于瓮。” |
释义 | 比喻陷入困境、无法逃脱的人或事物 |
用法 | 多用于比喻敌人或对手已被控制,无法再有作为 |
近义词 | 囤积居奇、困兽犹斗(略有不同) |
反义词 | 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 |
二、使用场景
该成语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1. 军事或战略层面:表示敌方已经被包围或控制,失去反击能力。
2. 日常口语中:用来形容某人被逼到绝境,无力回天。
3. 文学作品中: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。
三、例子说明
- 例句1:他现在已经成了瓮中之鳖,再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。
- 例句2:敌人被我们包围,已经是瓮中之鳖,随时可以歼灭。
- 例句3:公司内部的腐败分子早已被查出,现在已是瓮中之鳖,难逃法网。
四、总结
“瓮中之鳖”这一成语,通过生动的比喻,形象地表达了“被困住、无法逃脱”的状态。它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记载,在现代语言中也被广泛使用,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。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