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典文学中,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篇,名为《村居》,其开篇一句“儿童散学归来早”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。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高鼎所作,不仅语言优美,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原文如下:
草长莺飞二月天,
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儿童散学归来早,
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,将春天的生机盎然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尤其是“儿童散学归来早”这一句,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放学后欢快奔跑、嬉戏玩耍的情景。他们趁着温暖的春风,纷纷拿出风筝,在田野间追逐嬉戏,展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。
从诗意来看,“散学”意味着学校结束,学生们各自回家。“归来早”则说明时间尚早,孩子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。而“忙趁东风放纸鸢”,进一步强调了孩子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热爱。整个诗句洋溢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,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童年的快乐。
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画,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,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,要让他们在学习之余,也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。通过这样的描写,诗人高鼎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,也寄托了对简单幸福生活的追求。
总之,《村居》中的这句“儿童散学归来早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,成功捕捉到了春天和童年特有的活力,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。它让我们明白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未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