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汽油车排放国标】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对空气质量治理力度的加大,汽油车排放标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。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实施机动车排放标准,并不断升级,以减少尾气污染,改善大气环境质量。
以下是近年来我国汽油车排放标准的演变及主要
| 标准名称 | 实施时间 | 排放限值(g/km) | 主要控制项目 | 适用范围 |
| 国Ⅰ | 1999年 | CO: 3.16, HC: 1.14 | CO、HC | 全国 |
| 国Ⅱ | 2004年 | CO: 2.2, HC: 0.7 | CO、HC、NOx | 全国 |
| 国Ⅲ | 2007年 | CO: 1.5, HC+NOx: 0.8 | CO、HC、NOx | 北京等重点城市 |
| 国Ⅳ | 2011年 | CO: 1.0, HC+NOx: 0.6 | CO、HC、NOx、PM | 全国 |
| 国V | 2016年 | CO: 0.6, HC+NOx: 0.4 | CO、HC、NOx、PM | 全国 |
| 国VI | 2020年 | CO: 0.5, HC+NOx: 0.3 | CO、HC、NOx、PM | 全国 |
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,国标从最初的国Ⅰ到现在的国VI,排放限值不断收紧,尤其是对一氧化碳(CO)、碳氢化合物(HC)、氮氧化物(NOx)和颗粒物(PM)的控制更加严格。这不仅提高了车辆尾气的净化效率,也推动了发动机技术、燃油系统和后处理技术的进步。
此外,国VI标准在实际应用中,还引入了“双怠速法”、“工况法”等多种检测方式,确保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达标。同时,针对柴油车与汽油车的不同特点,排放标准也有所区分,以更精准地控制污染物排放。
总体来看,汽油车排放国标的不断升级,是国家推进绿色出行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。未来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技术进步,传统燃油车的排放标准可能进一步提高,甚至逐步被替代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