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处】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;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是出自中国古代经典《诗经》的一句著名诗句。这句话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承诺,常被用于描述爱情、婚姻或友情中的忠贞不渝。
一、原文出处
该句最早见于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,原文如下:
> 击鼓其镗,踊跃用兵。
> 兄弟不知,咥其笑矣。
> 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> 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;
> 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这首诗原本是古代战争背景下的一首抒情诗,讲述了一位士兵在战场上对家乡和爱人的思念之情。其中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;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一句,后来被广泛引用,成为表达爱情誓言的经典语句。
二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解释 |
死生契阔 | 指生死离合,形容人生无常,但情感不变。 |
与子成说 | 与你立下誓约,表示承诺。 |
执子之手 | 握着你的手,象征亲密与陪伴。 |
与子偕老 | 与你一起到老,表达白头偕老的愿望。 |
三、现代引用与意义
虽然这句诗最初出现在战乱背景中,但在后世的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,它被赋予了更多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象征意义。尤其在婚礼、情书、影视作品中,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常被用来表达对伴侣的深情承诺。
需要注意的是,原诗并非单纯的爱情诗,而是带有浓厚的战争色彩,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。因此,在引用时也应结合上下文理解其真实含义。
四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 |
原文 | 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;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 |
词义 | 表达生死相依、白头偕老的爱情誓言 |
现代意义 | 常用于婚礼、爱情表达,象征永恒承诺 |
背景 | 古代战争背景下,表达思乡与忠诚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;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,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爱情与承诺的重要象征。了解其出处与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