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意思】一、
“听风听雨过清明,愁草瘗花铭”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《三月》诗中。这句诗描绘了清明时节阴雨绵绵、风声萧瑟的景象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哀思。
“听风听雨过清明”是写景,通过风雨来渲染清明节的凄凉氛围;“愁草瘗花铭”则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,“愁草”指因悲伤而生长的草木,“瘗花”意为埋葬落花,象征着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。“铭”则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,表达纪念或哀悼之情。
整句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情感寄托,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、时光易逝的感慨。
二、诗句解析表格
词语 | 含义 | 作用 |
听风听雨 | 听到风声和雨声,形容清明时节的天气状况 | 渲染环境气氛,突出凄凉 |
过清明 | 清明节期间,传统祭祖扫墓的日子 | 点明时间背景,增强文化内涵 |
愁草 | 因忧愁而生长的草,象征悲伤情绪 | 表达诗人内心的哀伤 |
埋花 | 埋葬落花,象征对逝去美好的怀念 | 抒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|
铭 | 刻在石碑上的文字,用于纪念或哀悼 | 增强诗意的庄重感与历史感 |
三、整体理解
这首诗句虽然简短,但意境深远。它不仅是对清明节自然景象的描写,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。通过“听风听雨”营造出一种孤寂、哀伤的氛围,再以“愁草瘗花铭”表达对逝去事物的追忆与惋惜,展现出李贺诗歌中常见的悲凉风格。
这种诗风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普遍心态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情感共鸣力。
如需进一步分析该诗的创作背景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,可继续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