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浩瀚的文学长河中,这句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。它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《长安古意》,原句为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。”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执着,更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向往与追求。
首先,“得成比目何辞死”中的“比目鱼”是一种传说中的鱼类,常被用来象征形影不离的爱情。这里的“何辞死”表明了主人公愿意为了这份感情付出一切的决心,甚至不惜牺牲生命。这种对爱情的忠诚与坚守,在古代社会尤为珍贵,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状态的憧憬。
其次,“愿作鸳鸯不羡仙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。“鸳鸯”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,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。在这句话里,“不羡仙”强调了即使拥有神仙般的地位与权力,也不如拥有一个相伴一生的爱人来得幸福。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,更凸显出他们对纯粹爱情的珍视。
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城繁华景象的描写,展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百态,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。而这两句关于爱情的名言,则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佳句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。
总之,《得成比目何辞死,只羡鸳鸯不羡仙》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诗句,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。它提醒我们,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,应该珍惜眼前人,用心经营每一段关系,让生活充满爱与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