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百科 >

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,跪求好心人,拉我一把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3 13:34:03

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】《游石钟山记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游记散文,文章通过描写作者游览石钟山的经历,探讨了“石钟山”得名的由来,并借此表达了对前人观点的质疑和对实地考察的重视。本文以加表格的形式,对《游石钟山记》的原文与翻译进行整理,便于理解与学习。

一、文章

《游石钟山记》是苏轼在元丰七年(1084年)秋,与儿子苏迈一同游览江西湖口的石钟山后所作。文章开头提到,石钟山的名称来源众说纷纭,有的认为是山石撞击发出钟声,有的则认为是水波拍打岩石形成声响。苏轼对此提出疑问,并决定亲自前往探访。

在游览过程中,他发现山下多石,且有水波冲击,发出类似钟磬之声。他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,最终得出结论:石钟山之名源于自然现象,而非古人所言的神秘传说。文章不仅展现了苏轼严谨的治学态度,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理性分析。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郦元以为下临深潭,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,声如洪钟。 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,微风吹动波浪,水和石头相互撞击,声音像敲钟一样。
是说也,余尤疑之。 这种说法,我特别怀疑。
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 没有亲眼看到、亲耳听到,就凭主观猜测判断它的有无,可以吗?
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 庭院里有棵枇杷树,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,现在已经长得高大茂盛了。
盖叹郦元之简,而笑李渤之陋也。 我感叹郦道元记载得过于简略,也嘲笑李渤见识浅陋。
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发于水上,噌吰如钟鼓不绝。 我正想转身回去,却听见水面上发出巨大的声音,像是钟鼓的声音不断传来。
舟人大恐,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 船夫非常害怕,我也后悔跟着他们,没能尽情享受这次游览的乐趣。
于是余有叹焉。 于是,我有所感慨。
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鸟兽、虫鱼,往往有得,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。 古人观察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鸟兽、虫鱼,常常有所收获,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。

三、总结

《游石钟山记》不仅是苏轼一次生动的旅行记录,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。文章通过亲身经历,否定了前人的片面之见,强调了实践与观察的重要性。苏轼在文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求实态度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通过本文的原文与翻译对照,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苏轼的思想与写作风格,同时也为古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材料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